大家好,今天我们来聊聊杜甫的《石壕吏》。这首诗不仅是唐代文学的瑰宝,更是诗人在动乱时代对百姓苦难的深刻反思。接下来,我们将一起来看一下《石壕吏》的原文及其翻译,帮助大家更好地领会这首诗的深意。
《石壕吏》原文
《石壕吏》的原文如下:
> 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
> 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
> 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。
> 听妇前致词,三男邺城戍。
> 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
> 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。
> 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
> 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
> 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
> 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
> 夜久语声绝,如闻泣幽咽。
> 天明登前途,独与老翁别。
在这个时代背景下,杜甫用极其简练的语言和诚实的情感,向我们传达了战争对平民生活的破坏。
诗文翻译
接下来,我们来看看这段诗文的翻译:
在黄昏时分,我来到石壕村,看到官吏在夜里抓人。
老翁越过墙壁逃走,老妇则在门口探头观看。
官吏呼喊得多么愤怒,老妇的哭泣声又是多么悲苦。
我听到老妇在叙述:她有三个儿子在邺城服役。
一个儿子带来了消息,两个儿子在新战中阵亡。
活着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,死去的却已无从复返。
房间里再也没有别人,只有她怀中的孙子。
孙子的母亲还没走,她出门入室却没有完好的衣裙。
虽然老妇的身体已然虚弱,但她还是请求官吏允许她今晚加入。
她急需去参加河阳的役劳,还趁机会准备早上的饭菜。
夜深人静,喧嚣的声音渐渐止息,就像听到幽幽的哭泣声。
天明后,我一路行走,最终只与老翁告别。
诗歌的深刻意义
《石壕吏》的诗意令人震撼。杜甫通过对战争的描绘,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关注。诗中的老妇和老翁代表了那个时代无数受苦受难的普通百姓。面对战乱,他们失去了亲人,生活变得艰难困苦。诗歌的情感真挚,生动地展示了战乱对家庭的破坏。
拓展资料
通过今天的分享,我们不仅看到了《石壕吏》的原文及翻译,还感受到了杜甫对百姓苦难的深刻反思。这首诗虽然写于千年之前,却仍然让我们思索战争的影响,强调了人性与关怀的重要性。希望大家能够在以后的进修中,继续关注这些经典作品,体会其中的情感与聪明。
感谢大家的观看,希望这篇关于“石壕吏原文及翻译”的文章能对你们有所帮助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