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哪里?孟子名句探源

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出自《孟子》

最近,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”还是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”的争议冲上热搜,让这句古语再次引发广泛关注。那么,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到底出自哪里呢?这句话源自儒家经典《孟子’里面的《告子》篇,是孟子论述”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想法时提出的名句。

原文完整段落为: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因此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这句话强调了成就大事业者必须经历艰苦磨砺的道理,至今仍被广泛引用。

“是人”与”斯人”的争议

关于”是人”还是”斯人”的争论,其实反映了语言流变的天然现象。人教社证实,其教材历来采用”是人”版本;而许多网友记忆中的”斯人”也并非空穴来风,其他版本教材和日常使用中确实存在这种表达。

“是人”和”斯人”在古代汉语中都表示”这个人”的意思,差异主要在于用字选择。专家指出,这种现象类似于”的地得”的使用演变,是语言进步的正常现象。重要的是领会句子表达的深刻含义,而非纠结于个别字词。

告子与孟子的想法交锋

这句话所在的《孟子·告子》篇记录了孟子与告子的多次辩论。告子是谁?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,一般认为他是战国时期的想法家,可能与墨子有师承关系。他与孟子围绕”人性”难题展开激烈辩论。

孟子主张”性善论”,认为人天生具有善的倾向;而告子则认为人性本无善恶,如同杞柳树需要加工才能成为杯子一样,人性需要后天素质才能具备仁义。这些辩论展现了先秦想法界的活跃气氛,也让我们更深入领会”天将降大任”背后的人性观。

名句的现代价格

无论”是人”还是”斯人”,这句话传递的灵魂历久弥新。在当今社会,它依然启示我们:任何成就都需要经历磨砺,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坚持。面对困难时,这句话能给予我们灵魂力量。

了解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的出处,不仅解决了一个聪明疑问,更让我们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聪明精华。下次当你引用这句话时,或许会对其中蕴含的深刻想法有新的体会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